大明开国猛将徐达的戎马一生(3)

2017-02-23 9:22 来源:邪恶帝 作者:佚名

朱元璋不得不挥师回击,双方决战于鄱阳湖。在这次决战中,徐达又立了大功,在激战中,徐达战船着火,但他毫不畏惧,一面指挥灭火,一面坚持战斗,终于挫败了陈友谅的猛烈进攻。经此一战,朱元璋对战胜陈友谅已充满了信心,同时为了严防张士诚乘虚偷袭后方,便把留守应天的重任交给了徐达,朱元璋对徐达办的事是绝对放心的。

徐达回到应天,兢兢业业,恪尽职守。张士诚见无隙可乘也不敢轻举妄动,因而使朱元璋解除了后顾之忧,得以全力对付陈友谅。朱元璋在与陈友谅决战中,虽然几经艰险,但最后还是取得了鄱阳决战的胜利,不仅全歼陈友谅的60万大军,而且杀死了陈友谅。不久,徐达奉调回到西线,迫使陈友谅之次子陈理献出武昌归降,并进而攻取了江陵、辰州、衡州、宝庆诸路。陈友谅的残余势力既被肃清,朱元璋的势力范围也扩展到湖北、湖南。至正二十四年正月,朱元璋在应天即吴王位,建置百官,设中书省,徐达以卓越功勋任左相国之职。从此,徐达“出将入相”,在军事与政治两个方面,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
徐达

朱元璋与徐达

陈友谅被消灭以后,朱元璋的下一个战略目标自然是东灭张士诚了。至正二十五年十月,徐达被委任为总兵官,率水陆大军东征。徐达针对张士诚辖境南北狭长2000余里,中隔长江,江北守备力量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,确定了“先取通、泰诸郡,剪其羽翼”,然后专事浙西的战略方针,迅速渡江北上。徐军首先攻下苏北重镇泰州。进围兴化和高邮,这样就使张士诚陷入了南北隔绝的困境。张士诚当然不甘心坐以待毙,他从江南出击宜兴,以牵制徐达在江北攻势。然而徐达审时度势,进据都慎重考虑,予以取舍,在回师宜兴击溃张士诚军后,继续向江北挺进,并于次年三、四月间攻下高邮、淮安、兴化。徐达还奉命破安丰,俘元将忻都,再战徐州,俘斩元兵万计。至此,徐达仅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,不仅完成了攻取江北,剪除张士诚羽翼的任务,而且打通东控齐鲁、北进中原的通道。

同年七月,朱元璋与李善长、徐达等一起商议讨伐张士诚的大计。左相国李善长认为张氏虽然战败但兵力未太受到损失,应该伺机出击。但徐达久经战阵,对张士诚的虚实了如指掌,他反对这种坐失战机的保守决策,认为应该快速进军。徐达的意见非常适合朱元璋的意愿,他遂即任命徐达为大将军,率师二十万讨伐张士诚。

徐达还是从“剪其羽翼”的战略出发,首先攻打太湖南岸的湖州,把吕珍的六万援军阻击于城东之旧馆,紧接着又分兵击败张士诚以及徐志坚所率的援军于皂林和姑嫂桥,俘获志坚及兵众三千余人,迫使吕珍等于十一月献了湖州。把湖州占领以后,徐达引兵北上,于当月包围了张士诚的大本营平江。在围城期间,徐达每遇大事均事先向朱元璋请示。徐达得到朱元璋复书后,便檄( xí)令各路大军,向平江城发动总功击。张士诚内无粮草,外无援兵,曾先后两次拼死突围,但都被徐军杀回。至正二十七年九月,徐达首先攻破葑门,常遇春亦攻入阊门,平江遂克。张士诚力尽被俘,送应天后自缢而死。当徐达大捷凯旋回到应天时,朱元璋亲到城门论功行赏,徐达晋封为信国公,并迁右丞相。

灭元大功徐氏居首

至正二十七年十月,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讨大将军,常遇春为副将军,率领25万人马北伐中原。当时徐达和常遇春虽同属朱元璋所器重的名将,但在朱元璋心目中,徐达还是要胜出一筹的,在“长于谋略”和“严于律军”方面尤其如此。

徐达从淮安挺进山东。首先攻克沂、莒、密、海诸州,分兵扼守古黄河要道,阻敌增援。主力部队继续北上,于十一月攻克山东重镇益都以及临淄、寿光等州县。

十二月,济南及登、莱守将献城,山东全境平定。

元至正二十八年正月,朱元璋在应天正式即皇帝位,国号明,建元洪武,徐达以“首功”被封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。同年三月,北伐进到了第二阶段,徐达率水陆大军,溯河南上,进军河南,攻克永城、归德、许州,汴梁守将左君弼献城降。四月,明军自虎牢关直趋偃师、洛阳。洛水一战,元兵损失惨重,洛阳守将李克彝( yí)弃城逃往陕西,梁王阿鲁温开门迎降。五月,潼关守将张思道亦战败西奔。至此,灭元是指日可待的了。

热门专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