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层解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,承载多少荣耀与骄傲!

2017-02-23 9:22 来源:邪恶帝 作者:佚名

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,发射于上世纪的70年代。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,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。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除此以外还有许多让人骄傲的象征,那么,关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大家了解多少呢?今天,我们一起来关注以下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。

1970年4月24日,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“东方红一号”,由“长征一号”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。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,最远点2384公里,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.5度,绕地球一周114分钟。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重173公斤,用20009兆周的频率,播送《东方红》乐曲。实现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“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”的号召。它是中国的科学之星,是中国工人阶级、解放军、知识分子共同为祖国做出的杰出贡献。

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

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

“东方红一号”(Dong Fang Hong I/The East is Red 1)卫星是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,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。

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、美国、法国、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。

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设计的工作寿命只有20天,但它实际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,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,与地面失去了联系。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点高度较高,因此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轨道上。

1964年三届人大召开期间,当年积极倡导我国要搞人造卫星的知名科学家赵九章,写信给周总理,建议尽快开展人造卫星研究工作。此建议很快得到聂荣臻、张爱萍、张劲夫等领导人和竺可桢、钱学森等科学家的支持。

  为了开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,中国科学院于1965年9月,开始组建卫星设计院。在科学家钱骥领导下,科技人员对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方案展开了论证,确定在保证可靠性基础上,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各项指标要比各国的第一颗卫星先进一步,即发射一个连续信号。当时音乐舞蹈史诗《东方红》影响巨大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,科学工作者决定用电子振荡来模拟《东方红》乐曲。这是一个有中国特点,在技术上比较先进的识别信号。1966年5月,经国防科工委、中科院、七机部负责人共同商定,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取名为“东方红一号”。

热门专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