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晋元帝太兴元年(318年)十一月乙卯,日夜出高三丈。(《资治通鉴》)
古今图书集成·卷廿五》“晋穆帝升平元年(357年)六月,秦地见三日并出。”
南北朝 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(430年)十二月,“有流星大如瓮,尾长二十余丈,大如数十斛船,赤色,有光照人面,从西行,经奎北大星南过,至东璧止。”(《宋书》)
梁武帝普通元年(520年)九月乙亥,夜有日见东方,光烂如火。(《建康志》)
《隋书·天文志》:“北周静帝大象元年(579年)五月癸丑,有流星一,大如鸡子,出氐中,西北流,有尾长一丈许,入月中,即灭。”
隋朝 《古今图书集成·卷廿五·月异部》:“隋文帝仁寿四年(604年)六月庚午,有星入于月中”
唐朝 《新唐书·天文志》:“贞观初,突厥有三月并见。”《古今图书集成·卷二十五》:“唐太宗贞观初年,突厥有三月并见。”
《古今图书集成·卷廿二日异部》“唐宪宗元和四年(809年)闰叁月,日旁有物如日”。
唐宪宗元和九年(814年)正月,“有大星如半席,自下而升,有光烛地,群小星随之。”《新唐书·天文志》。
长庆中(823年),八月十五夜,有人玩月,见林中光属天,如疋布,其人寻视之,见一金背虾蟆,疑是月中者,工部员外郎张周封尝说此事,忘人姓名。(《酉阳杂俎》卷一第三十八)
《新唐书·天文志廿二》“唐昭宣帝天佑二年(905年)叁月乙丑,夜中有大星出中天,如五斗器,流至西北,去地十馀丈而止, 上有星芒,炎如火,赤而黄,长五丈许而蛇行,小星皆动而东南,其陨如雨,少顷没,后有苍白气如竹丛,上冲天,色懵懵”
上一篇:上一篇:乔治小王子随父母访新西兰 和10个幼儿玩耍
下一篇:下一篇:哈萨克斯坦新总理曾求学北语武大 汉语流利(图)
大家有没有发现,中国考古学家们1974年春季就已经发现了秦始皇陵,而且秦始皇的埋身之处也已经找到,但是几乎整整40年过去了,国家却从来没有要开棺的意思,一直以陵墓中探测到水银含量严重超标来唐塞民众 按理说,几千年前的墓葬处理技术在现今如此发达的科...详细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