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(2)

2017-02-23 9:22 来源:邪恶帝 作者:佚名

 

百姓家庭孝道之教最重要

国人家风是传统文化的具体化和细化体现,尤其集中呈现了中华文化的儒道思想,每一种家风都从不同角度对中华文化作出了诠释,如很多家风中都包含儒家的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等内容,也有不少家风遵从道家亲近自然的思想,讲求从容不迫、不慕名利等。

"孝"在中国传统家风中认知度很高,远在周朝时即十分重视社会教化,周公倡导庶民之家进行"彝教"。所谓"彝教",就是对平民进行道德规范教育。周公认为 平民的家庭教育主要是"明人伦",其中孝道之教最重要。这对后世的平民家庭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,加之儒教的传播,"孝"渐渐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 德。

儒家学说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,其中儒教提出"严父慈母"的家风原则。孔子认为,政治的基础是伦理道德秩序的建立,伦理是建立在父母子女之间的血缘关 系之上的,因此家庭的伦理道德教育是对国家政治的保障。他说:"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,施于有政,是亦为政。"家庭的孝悌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体家庭的和睦和巩 固,最重要的是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安定。父义当慈,子义当孝,兄之义友,弟之义恭,夫妇乃至与家族一脉相关的人,随其亲疏、厚薄,莫不自然互有应尽之义。 所以,孔子强调孝悌之教,重在伦理情感的培养。如儿子当父母在时,不应远游,又如子辈赡养年老的父母,应当把情感的笃真放在首位,不单是让父母衣食有着 落,更重要的是使父母感到儿子赡养他们是尽了孝心。所以孔子说孝敬父母在于"色难",和颜悦色,礼貌恭敬,表里如一,才是真正的孝顺之道。

国人家风是传统文化的体现

国人家风是传统文化的体现

《论语》记载了孔子关于教导学生凡疑难不决之事要请教父母的言论。孔子认为,父母的经验足以指导子辈的行为,父母应当替子女的行为结果负责。父母应当以身 作则,当好子女的表率。如果其身不正,就必然把孩子带坏。孔子说:"里仁为美。"认为子女的成长与周围的文化道德环境有关系,父母应当注意"居必择邻", 同时对孩子交友也应予以指导。

孔子强调"孝悌"的目的在于通过家庭教育手段巩固家庭及家庭成员的伦理关系,完善家庭等级,从而将家庭伦理关系外延到社会人际关系,继而转化至政治道德领域,使国在家的基础上建立统治秩序。

上一篇:上一篇:中西交融:《惊天魔盗团2》

下一篇:下一篇:女人才是持家CEO

热门专题